English

彩管停产有力回天吗

1999-07-02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随着彩电第五次降价,国内彩管行业八家企业已开始停产压库一个月,此举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。经济日报记者邹剑仑对此进行了分析——

(一)

彩管行业为什么要停产?答案是不言而喻的:重复建设导致产品过剩。试想,八大企业停产一个月就少生产300万只显像管,那么一年的产量又是多少?全国的彩电生产能力达到了4000万台,但市场需求量只有2500万台。

剩余的彩管怎么办?何况彩管的出口竞争力并不强:既然不想“血本大甩卖”,只能联合限产了。

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复建设,这样的重复建设能否避免?这是一个不仅仅需要彩管行业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即使在发达国家,一些新兴行业刚出现时也经历过重复建设,钢铁、汽车、家电也都有过遍地开花的局面,但是随着利润水平的下降,这些行业中不具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逐渐被迫退出了市场,整个行业在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达到均衡。

同样是重复建设,令国人头痛的是,尽管很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得很低了,但很多企业却迟迟不肯退出市场。这是因为这些项目当初大都是在半封闭市场状态下上马的,而且地方政府作为支柱行业而三番五次跑项目、要贷款才实现的。

重复建设形成时,有政府的因素;结束生产能力过剩局面,恐怕政府不能抽身而去。这恐怕是人们走向市场经济的代价之一。当然,人们决不是主张政府价格主导。

在完全竞争条件下,进入和退出一个市场都应是完全自主的。彩管联盟能有多大作为呢?

(二)

美国著名企业家亚科卡在任克莱斯勒公司总裁时说过,他很害怕和通用或福特汽车的总裁一道吃饭,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被怀疑他们之间有什么合谋,让新闻界知道,以为三大汽车公司又在串通价格,使消费者利益受损。

两相一比,可以看出双方的差距,西方汽车巨子们害怕戴上“不正当竞争”的帽子,连个照面都不敢见;而彩管老总们却可以正襟危坐地举行新闻发布会:可见我们的反垄断意识显得多么薄弱!

有意见说此次彩管停产压库不是搞垄断,是为了防止全行业亏损,也不是提高价格攫取垄断利润,是为了保本经营。但是不妨假设一下,这次联盟是为了防止价格下滑,下一次联盟会不会是提高价格呢?世界汽车行业目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,汽车价格也在下跌,但是,通用、丰田、福特的总裁们敢坐在一起商讨价格或停产吗?

当一个市场由一个或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时,价格往往会被操纵,操纵了的价格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损害消费者利益。市场经济的经验证明:垄断破坏了市场带来的好处,任何一个奉行市场规则的社会都必然要反对垄断。

(三)

彩管行业八家企业就垄断了中国80%以上的市场,彩电行业前十大企业瓜分了全国的市场,汽车、钢铁等行业也呈现出生产集中的趋势;再看国外情况,几大跨国公司、巨型企业控制某一市场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。

市场经济中的充分竞争,必然会使企业逐步走向集中,集中带来规模经济效益、生产成本降低等的好处,也同时引致垄断和寡头控制的危险。究竟我们应以一种什么态度看待这种集中趋势呢?

从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历程看,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后,反垄断法应运而生且声势浩大。应该说,大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,发展大企业也成为政府的目标之一。

但是,有一点一定要明确: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,大企业不是堆积或合并而成,一加一未心大于二;而且,大企业也不是靠行业垄断而形成:实践证明,一个行业的生产集中在几个相互公平竞争的大企业上,是在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少人希冀的状态。

(四)

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,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大都是由大企业来完成;小企业往往产生不了创新的冲动,而只能得到行业的平均利润,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支撑研究开发工作。

为什么一家降价,大家都降价?为什么几家不降价,大家就限产?因为在行业里,往往是大家齐步走。试想一下,牢牢占领市场而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,会搀和降价或限产的行动吗?显然不会。

如果说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,那么,创新就是企业的灵魂。

国内诸行业的企业围绕价格乱成一锅粥,而鲜有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,就是因为急功近利,创新冲动不足。

降价也好,联盟也好,对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未必是好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